鲁牧工商报

当前位置: 首页 鲁牧工商报 > 鲁牧工商报第52期 >

让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少下来

发布者:鲁牧工商网发布时间: 2014-11-19 10:29:52 浏览次数:来源:李玉亮

竞争的职场,有句话颇得人心——“当你会做的事,别人也会做的时候,你就危险了。”这表明,当你成为一颗别人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时,饭碗才变得“铁”起来。不管是大家听到的励志演讲还是看到的职场励志的书本,或者是职场上接受到的经验教训,都告诉我们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让自己变成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。也正因为这种思想,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分享一些知识和技能。

但您看完下面这则二战时期最倒霉的潜艇故事,或许会有更广的认识。

19441024,中国东海海域,美国一艘代号为“刺尾鱼”的潜艇在水下游荡,它的任务是封锁台湾海峡,拦截日本运输船。目标出现了!“刺尾鱼”兴奋地吐射出一枚鱼雷。不知道是天意,还是死神在作怪,他们发射的鱼雷出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奇景:鱼雷突然掉头,180度大转弯后,直奔主人而来。艇长见情况不好,急忙下令转舵规避,但已经来不及了。鱼雷击中了潜艇的尾部,发生猛烈爆炸。“刺尾鱼”急剧下沉,栽入海底。艇内官兵大部分丧生,逃生的人中许多成了日本人的俘虏。在这场倒霉的的事件中,有个幸运的艇员,负责鱼雷发射的史密斯,因为那天他发高烧而没有随艇出巡。由于史密斯不在,艇长叫了几个其他岗位上的士兵发射鱼雷,结果因为操作问题而引起鱼雷发射方向机械系统失灵,导致发射出去的鱼雷又回来了。

这次乌龙事件,无情地证实,史密斯确实是一颗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,但就是因为他的不可替代,成了悲剧发生的客观原因。假如当时艇上还有一个“史密斯”,悲剧就不会发生。

看完上面的故事,我们再重新审视文中开头的那句职场“保碗”辞。是的,对于个人来讲,成为一颗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,饭碗是保了险,但对于一个企业、一个团队来讲,“不可替代”也有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情况:一旦这颗“螺丝钉”意外缺席或者是其他情况,团队运作就可能会卡壳。

现在很多公司都会对“复合技能员工”进行上岗补贴,尽管企业的初衷是冲着降低人力成本而制定,但客观上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:当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缺位时,团队的损失就可避免或降低——因为员工有了复合技能,就可以“补位”了。

当然,有了补贴政策,毕竟还有学的过程。员工自悟自学外,更多的恐怕是要懂的人加以传授。如何让懂的人来教不懂的人呢?最有效的就是“人本化”的管理。美国星巴克连锁咖啡创始人霍华德•舒尔茨的作法值得借鉴。

舒尔茨只要发现一个员工在某些方面拥有特长,无论这项技能的使用机率有多高,只要是对公司有益,他都会努力把这项技能从这位员工身上复制给其他员工,而且舒尔茨不会让那些被复制者有危机感,他会用数量颇丰的公司股份给予奖励,让被复制者深切地感受到“把才能复制给其他员工是对自己有利的”。而这种奖励也更是刺激了员工们主动把才能奉献出来的积极性。正因如此,人们才能在全球各地12000家星巴克分店喝到口味完全一致的咖啡。

奖励本身是“人本化管理”的一种常用方式,但舒尔茨更明白,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,一旦形成精神上的自觉,员工的追求就可能会超越物质。

从上,我们可以看到,舒尔茨运用“复制文化”,竭力避免不可替代的“螺丝钉”出现。

适度地复制每一颗“螺丝钉”的才能,能降低团队潜在的风险,但对于个人来说,是不是饭碗危险了呢?理论上是的。

孔子说:“君子不器”——一个人不应该像一件器具一样只有一个用途,拘于一才一艺。所以,我们不能守着自己的“一艺”偏执着。没有大家就没有小家,没有公司就不会有个人,把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同事们分享,再去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,逐渐的完善了自己也不断的提升大家。个人的能力就会在不断的竞争中不断完善,公司也会更好的实现良性持久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