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 > 管理故事 >

管理技巧:管理者从办公室走出来,管理效果会更好!

发布者:鲁牧工商网发布时间: 2018-03-29 11:17:23 浏览次数:

扁鹊见蔡恒公的故事,我们都知道。这个故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,也告诉了我们一些问题。下面逐一分析:

第一,管理者安于坐在办公室,不愿意听取意见。

扁鹊作为一名医术高明、经验丰富的医生,就相当于是经常跑市场、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员工;蔡桓公是一个位高权重的管理者,不但甘于坐在办公室,而且当下属报告时,他还固执地不肯听。这是导致他后来病入膏肓、一命呜呼的最根本原因。

第二,管理者只重结果,不重过程,结果可悲。

蔡桓公不重视之前扁鹊提出的四次意见和劝告,只重视结果——等到疾病爆发,派人找扁鹊帮他把病治好。从之前的过程到后来的结果,我们可以发现那是一种必然。即,如果过程不完美,结果是不可能完美的。在没有重视过程的情况下,想获得一个好的结果,那无异于痴人说梦。


第三,管理者没有积极走动的意识,而是坐等报告。

这一点在蔡桓公身上表现得不是很明显,但是结合现代企业管理,我们可以总结出来:蔡桓公没有积极走动的意识,四次都是坐在家里等扁鹊来。当然,这种等待不是有意识的,而是扁鹊的主动前来,在客观上造成了这么一种情形。也就是说,相对于扁鹊的主动而言,蔡桓公是被动的。正是因为被动等待,不愿走动,蔡桓公才无法发现自己的问题。

鉴于以上三点,管理者应该有所警醒,有所反思,如果有同样的问题,应该有所改变。怎样改变呢?不妨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努力:

一、管理者既要有主见,也要学会倾听,懂得听取意见

如果管理者听风就是雨,经常朝令夕改,那肯定会把企业搞得一团糟。但如果管理者固执己见,总是不把下属的意见放在眼里,也是很难把企业经营好的。

正确的做法是,既要保持主见性,也要学会虚心地倾听,对于在某方面比较专业的下属,一定要懂得接受他们的意见。比如,扁鹊作为一名医生,有着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,当他提出关于医学、治病方面的意见或建议时,蔡桓公应该引起重视,决不能置若罔闻。

对管理者而言,当具有某方面专业才华的下属提出与其专业相关的见解或建议时,管理者一定要引起重视。如果一时无法接受,事后也应该想更多相关人士求助,一面错过好的建议。这样下属才能感受到领导的重视,才会把工作做得更好。

二、重结果,更要重过程,因为过程好,结果才有可能好

经常听到“重结果,不重过程”、“要功劳,不要苦劳”等管理言论,殊不知,这类言论明显带有一些谬误。试想一下,如果过程不顺利,结果会完美吗?如果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不付出努力,不吃点苦头,怎么会有成功呢?

举个例子来说:有个公司要招聘员工,老板要求人事部经理找10个人来面试,人事部经理说:“在网上找要花钱的,怎么办?”老板说:“我不管,我要的是结果。”于是人事部经理交代下属去办,下属说:“去哪里找啊?”部门经理说:“我不管,我要的是结果。”下属会想,你不管我也懒得管,于是拖拖拉拉。结果老板发现没人来面试……

导致出现上面那种糟糕结果的根本原因,在于管理者只重结果、不重过程,这样是很难有一个好的结果的。退一万步说,就算过程不完美,结果很完美,这样的结果也是很有限的;就算苦劳不多,功劳很大,这样的功劳也是相对微小的。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多注重过程,多付出点苦劳,结果会更加完美,更加成功。一句话,管理者要重视过程,要监督员工的工作过程,以保证有一个好的结果。因此,经常性走动调查和了解是必然的。

三、走出去、走下去,在走动中调查了解,绝不坐等报告

以上文的故事为例,当老板吩咐人事部经理找10个人来面试时,人事部经理如果不想在网上找人,不想花这个钱,完全可以到人才市场去找人,而且最好带着下属去。这样下次在需要招聘员工时,人事部经理就不用亲自出马,而是直接派下属去。相反,人事部经理坐在那里等结果,而不在走动中调查了解,怎么可能保证任务圆满完成呢?

总的来说,管理者从办公室走出来,管理效果会更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