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新闻中心 > 财富人生 >

有目标感的人,天生具有影响力

发布者:鲁牧工商网发布时间: 2017-12-27 11:05:46 浏览次数:

扎克伯格在2017年母校哈佛的演讲中提到:自己做Facebook,并不是为了创造一家伟大的公司,所以,当所有人都想买下这个22岁男孩的公司时,这是Facebook最艰难的时刻。

他拒绝了,因为他的目标是——连接更多的人。

1

扎克伯格:仅有目标是不够的

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,在给哈佛大学2017届毕业生做了毕业演讲中,讲到一个他最喜欢的故事:约翰•F•肯尼迪访问美国宇航局太空中心时,看到了一个拿着扫帚的看门人。于是他走过去问这人在干什么。看门人回答说:“总统先生,我正在帮助把一个人送往月球。”

扎克伯格以“目标感”为这次演讲的主题,他认为:“光你自己有目标是不够的,你必须为身边的人创造目标感。”(But it's not enough to have purpose yourself. You have to create a sense of purpose for others.)

很多人觉得,“为身边的人创造目标感”是企业管理者的事,跟自己有什么关系呢?其实很多人在职场两三年后,就具备了影响他人的能力,甚至有些人天生就是去影响他人,而不是被他人影响的人。

2

目标感的第一点就是足够清晰,足够单纯

目标不等于目标感,职场中大部分人是没有“目标感”的。你今天的目标是完成一个PPT,但做到一半时,发现有很多数据还有待确认,你开始怀疑自己今天是否能完成这个目标,并盘算是不是把这一部分含糊过去,这叫有目标,而无目标感

你提出了一个技术思路,并得到了团队成员的认可,但在执行中,为了让能力稍差的团队成员跟上项目节奏,你降低了其中的一些标准,这同样是没有“目标感”的行为。

目标感(A sense of purpose)的核心,不是“目标”,而是“感”。就是经常能感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,并能以此为行动指引。

为什么说大部分人都缺乏目标感呢?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,总有很多目标,但每一个目标又都不够强烈。

马化腾在回忆腾讯成长经历时说, OICQ(QQ的前身)在开发时,他设定了一个重要的目标——体量小,别人都是1M多,他要做到200多K,因为当时上网速度就是10几K。这个小小的差别让OICQ在众多即时通讯软件中拉开了第一步的差距。

以前做广告时,我手下的文案常常想从客户的只言片语中,揣摩他们的意图。我对他们说,客户永远是善变的,你们的专业是把握消费者的想法,以此去影响客户的目标。要平常心,错了大不了重来一遍,动机不纯、偏离目标,你会永远纠结下去。什么都想要,那不叫目标,那叫“表决心”,所以万一遇上一个目标感很强的人,这个目标就很容易影响所有人,成为一群人共同的目标。

这个世界上,有目标感的人,走到哪里都会被一眼认出来,哪怕你是一个新人。这就是马云当时一没有钱,二没有资源,却能在湖畔花园让十八罗汉紧紧地跟随他的原因——当然,这里还有另一个原因:很多目标感够强的人,仅能指导自己的行动;只有像马云这样能清晰、生动地向遇到的每一个人,描绘这个目标的人,才能产生影响力。

3

描绘你的目标,你就是“意义塑造师”

香港或英国的律政剧里,法官总是顶着一头怪异的假发,为什么?其实它的目的就是让你一眼就看出这是假发,以塑造一种非人化的感觉。因为法官操纵了生杀大权,必须要创造出与普通人的距离感,人们才能对他足够信任、足够畏惧。

这就是法官通过一顶假发描绘的目标感——代表一种神圣的力量。大部分人目标感弱的另一个原因是“生活缺乏意义”,因为真实的生活本身并没有明确的意义,所以有一句话叫:“眼一闭一睁,一天过去了,眼睛一闭不睁,这辈子就过去了。”但人又是极度追求生活意义的物种,哪怕是一个非常虚幻的意义。

“屡战屡败”,这四个字没有什么意义;“屡败屡战”,这就是个励志故事。故事就是在普通事件上,赋加了特定的人生意义。我们爱看故事,因为我们需要别人赋予自己生活的意义

为什么马云要把公司搞出金庸小说的感觉?为什么很多大公司过一段时间就要折腾出一个新目标来?为什么资本市场从不间断地创造新概念?就是为了给失去了“生活的意义”的人们,创造新的目标感。一个目标感很强,而且能清晰、生动地向身边的人描绘出来的人,管理学上有一个称呼,叫“意义塑造师”,你可以把他们想像成《盗梦空间》里的“造梦师”。

所以,乔布斯在挖百事可乐的斯卡利时,才有底气说那句很名的话:“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,还是跟着我们改变世界?”